江蘇“42條”新政激發市場主體
◎本報記者 金 鳳
如何提振發展信心?近日,江蘇省政府新聞發布會傳遞的決心可以提供部分視角。會議發布的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若干政策措施(以下簡稱“42條”),致力為江蘇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活力。
“解決市場主體急難愁盼、增強發展信心,就是我們的政策指向。”會議中,江蘇省發改委黨組書記沈劍榮的話透露出決策暖意。
聚焦薄弱環節,打通堵點卡點難點
過去一年,江蘇出臺“蘇政40條”“蘇政辦22條”等一攬子穩企紓困和擴內需穩外需政策,經濟持續恢復、回穩向好,呈現“V”字形走勢。2022年,江蘇預計經濟總量超過12萬億元,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.3萬元,增速回彈幅度居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前列。
前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,優勢區域要走在前、經濟大省要挑大梁、各地區都要多作貢獻。
“42條”的出臺恰逢其時。一攬子舉措聚焦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問題和薄弱環節,著力打通堵點卡點難點!拔覀兩钊肓私饨洕\行中的堵點卡點,特別是市場主體的困難問題和訴求建議,重點聚焦消費市場不振、投資信心不強、外貿訂單下降、穩崗擴崗難等問題,以及受疫情沖擊較大的文化旅游、交通物流、住宿餐飲等行業和中小微企業、個體工商戶的訴求建議,出臺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,用政策‘暖流’溫暖市場主體!鄙騽s介紹。
“42條”的出臺為穩增長貢獻了江蘇樣本,分別從持續加大財稅支持力度、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、加大援企穩崗力度、幫助企業減輕負擔、降低物流成本、著力恢復和提振消費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、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、大力支持防疫藥品器械生產研發、著力提升醫療保障能力、優化提升政府服務12個方面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。
放大政策效應,力求有效務實管用
“42條”中,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可謂不小,涉及設立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貸款、實施支持制造業等更新改造設備優化政策、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部分行業加大票據融資支持力度等。
其中,江蘇省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將安排12億元,支持工業企業開展免費診斷、高端化改造升級、智能制造及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和融合應用創新等項目建設,推動中小企業上云用平臺,加快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。
如何推動落實?目標已經明確。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徐軍表示,將推動1.5萬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免費診斷,建設智能制造、工業安全等7大類服務商資源池,培育省智能制造示范車間300個,建設智能工廠100家、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100家、5G+工業互聯網全連接工廠30家,星級上云企業也將新增3000家……
穩經濟大盤,穩投資是關鍵。重大項目建設又是穩投資的重點。新的一年,江蘇又將如何增加有效投資、擴大內需?
沈劍榮介紹,2023年,江蘇將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,加快5G基站、大數據處理中心、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等,今年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整體投資大概增長10.9%。同時,江蘇將加快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投資,今年排定的重大項目中,制造業重大項目整體投資大概新增9%。江蘇還將抓緊實施一系列技術改造,包括節能減碳等,帶動整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。
“我們將持續放大政策效應,改善社會心理預期,不斷提振發展信心,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,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的優質增量。”沈劍榮說。
(責任編輯:歐云海)